拉魯什在塔拉迪加: 馬丁·路德·金恩的不朽之才

[林登·拉魯什2004年119日接受阿拉巴馬州塔拉迪加郡民主會議的贊助,為119日的馬丁·路德·金恩祈禱早餐會作主題演講。市議員帕特森牧師(Horace Patterson)介紹了第一位發言人,席勒學會副會長民權女英雄羅賓遜(Amelia Boynton Robinson),羅賓遜又引出拉魯什。]

 林登·拉魯什:謝謝年輕的小姐1 哦,謝謝羅賓遜!她對我們和我的妻子都很特別。她就像我妻子的母親一樣。她很珍貴。

我認為,這兩個問題,應該是反思當今金恩博士生活的基礎。第一,我們有一場國家危機。現在,我不想拐彎抹角,也不會做任何政治攻擊活動。可是我必須說實話,經濟正在崩潰!就美國的基本經濟基礎設施而言,今日的情況比1933年三月羅斯福入主白宮時更糟。

也就是說,環顧四周:基礎設施,能源等等;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條件;不要看都是假象的大城市,然後說:“一切都很好。”且到各個社區看看。一個工業城市消失了!例如,底特律現在的人口是過去的一半。看看阿拉巴馬州最大城伯明翰,情形也差不多。其實伯明翰從來不曾繁榮過。但是,他們的失落感卻是一樣:這就是美國。

然後,你變得冷漠,不再關心美國的問題。至少美國五十州的四十八州已經破產,無可挽回地破產了。也就是說,各州在履行政府基本義務,不減輕經濟負擔的情形下,稅收絕對無法提高。這是至少四十八州的特徵。

而且情況越來越糟。

 “我們有麻煩了

 不妨看一下生活成本。與官方報導相比,生活成本增加,尤其是過去六個月美國雜貨店裡的食品價格。

看一下美元,不久前,83美分可以換一歐元。如今,要1.26美元或1.28美元才能換一歐元。美元貶值了。

賭注增加了。最大的賭場在華爾街,人們為了提高某些公司的股價,以超過一般賭注的投機方式下注。一旦這家公司致富,他們的領導人就會像安然(又譯恩隆)2一樣鋃鐺入獄。因為我們已經從“鋼鐵(steel)”業發展成“竊盜(steal)”業。這就是經濟的本質。

我們有麻煩了。全世界都遇到麻煩了。自2002年1月,現任總統在美國國情咨文中發表不幸的演說以來,世界各國對美國的態度已驟降到我所見過的最低水平。無論是在整個歐亞大陸或是整個美洲,人們對美國都不屑一顧;之前,美國至少還受到尊重,甚至為人們喜愛。我們麻煩大了。

放眼世界,全球面臨巨大的危機,美國與各國打交道時也面臨重大的險境。例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有13億以上的人口,印度也有10多億,然後還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東南亞諸國:這是地球上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區,也是世界的新興發展區域。問題是,美國與這些亞洲人的關係是什麼,總的來說這些人與我們美國或西歐人相比,文化背景有什麼不同?

我們如何在動蕩的世界中尋求和平?由於錢尼和及其團隊的戰爭政策,在動盪不安的世界中,我們如何與反對我們的國家尋求和解?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狀況。

回到克林頓就任總統那段時期。現在,想想一些已知的事情:想想1993年克林頓進入白宮時的黑人國會派系會議的地位。看看名冊:這些人及其後繼者現在何處?全國黑人國會派系會議已經就其政治成就進行篩選。

實際上,這是我自1996年以來一直在處理的問題。它已經變得更糟,速度加快,也更殘酷了。

馬丁·路德·金恩今天的意義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今天並未面臨新的問題。原則上,我們和金恩面臨同樣的問題,並且成功的面對。我想提出的是,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的教訓以及他的生命,使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也使他從此復活,就好像他今天活著站在這裡一樣。他的生活和發展,有一些特別之處,應該特別注意,不僅是解決我們國家變得越來越可怕的問題;也是我們與整個世界關係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如何處理與我們自己不同的文化?包括亞洲文化;全世界10億以上的穆斯林文化;與我們不同的中國文化、東南亞文化和緬甸文化?

他們都是人類,都有相同的生活基本需求。但是,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對不同情境的回應與我們不同。但是,我們必須平和的與這些人合作,以解決世界問題。

然後,我們就開始想想金恩這種人。我要指出金恩在今天的重要性。首先,沒有人可以取代金恩。金恩是個很獨特的人。他不是不小心進入領導層的才華之士,很容易被其他肯學並接任領導職位的人取代。沒有人可以取代他。許多人希望成為金恩,卻沒有金恩的特質。

是什麼使金恩與眾不同?我們且比較三個案例,再回頭看這個問題。第一,金恩本人。另一個是法國著名的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我對聖女貞德歷史真相的細節相當熟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金恩一案比較。最後,雖然是虛構的案例,卻指出我們面臨的問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特別是哈姆雷特在《第三幕》的獨白。

現在,問題出在哪裡?金恩是個真正的上帝。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少有人真正能夠終生實現。他不僅僅是像神一般的人,還在於他對此有更充分的認識。顯然,他的形像是基督,他是釘在十字架上為眾生受難的耶穌基督。那是他力量的來源。他活在那裡。他到了山頂,所以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受到美國強大力量的威脅。然後,他說:“即使他們殺了我,我也絕不退縮。”就像基督所說的一樣,我確信金恩當時心中是這麼想的。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為眾生受難的形象正是基督教的本質,也是德國或其他地方演奏巴赫聖馬太受難曲的形象。在大約兩個小時的演奏中,聽眾、信眾、歌手、音樂家以有力的方式使十字架上為眾生受難的基督重生了。這一直都很重要:使這個形象重生。對所有基督徒來說,必須抓住基督意義的本質。金恩證明了這一點。

我等會兒會回到聖女貞德的話題。不同之處在於,大多數人相信“是的,我想去天堂”之類的話;或者,不要,我不在乎。但是,他們正尋找凡人生命的答案。他們考慮肉體的滿足,享有生與死之間的安全。像金恩這樣偉大的領袖則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他們視生命為福音,一種“天賦”;亦即:你出生,然後死亡,生命就是這段期間你擁有的才能,您還是得渡過這段時間。你打算怎麼渡過呢?您打算確保永恆的目的是什麼?您打算為自己在永恆中佔據的位置做些什麼事?

金恩很了解這一點。我對金恩多年前《我已達山巔(I’ve Been to the Mountaintop)》3的演說印象明確且深刻:這僅僅是清晰理解他的演說內容;他對別人說的話。生命是一種天賦:不是你從生命中獲得的;重要的是投入其中。

金恩有這項天賦。因此他會成為領袖。那段期間,我認識了許多領袖。他們閃著不同的火花。他們可能接受了這個想法,也相信了。但是,我敢肯定,他們不像金恩那樣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身為領袖,您會感受到這一點。你會看到你的人民,會看到自己必須應對、痛苦的事情;會看到危險,在自己內部找到力量,不退縮,不妥協。

聖女貞德的殉難

 珍妮·達爾克(Jeanne d’Arc),又稱為聖女貞德(Joan of Arc)。這是真實的歷史:她是十五世紀法國的重要人物,也是基督徒中的佼佼者,當時歷史才會詳盡記錄,並經過反覆核對等等。。

她是年輕農家女孩,一日受到啟發,認為法國必須擺脫諾曼騎士的可怕佔領,成為真正的國家。要擺脫這個狀況,成為名符其實的國家,就要想到這些問題;上帝希望這件事發生。因此,經過一些事後,她去見了名義上是法國王位繼承人的王子。她對王子說:“上帝希望你成為國王。”他看著她,說:“你要我做什麼?”她說:“我什麼都不要。上帝希望你成為國王。”

因此,由於當時的權力、性格和使命,國王在一連串非常激烈的戰鬥中授予她一些部隊的指揮權,成為部隊的領導人,一旦她被殺,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她親自領導戰鬥!贏得了戰鬥!而且沒有被殺!

因此,她在很大程度上動員了法國爭取獨立的想法。

是王子加冕成為國王的時候了。但是,國王背叛了她,投靠法國的敵人,英國的諾曼人。宗教法庭審判她,這是件可怕的事,是您所能想像到最嚴重的不公。審判過程中,人們誘惑她:“女孩,如果你能稍稍放手,我們就不會活著燒死你。”她說:“不。”她退縮了一下-“也許我應該妥協。”牧師在那裡,想要讓她妥協。她說:“我不會妥協。我不能背叛我的使命。”

她站在山頂上。“我不會背叛我的使命。我會堅持到底。”

於是,他們帶走她,綁在火刑架上。他們把木頭堆在火刑架。在她還活著的時候,放火燒了火刑架,直到她死了。之後,他們撥開柴堆,看看她是否還活著。發現她已經死了。然後繼續這個過程,重新點燃大火,將她燒成灰燼。

但是,發生了兩件事。法國由此復興並獲得獨立。路易十一建立了第一個現代民族國家,成為法國的路易十一世。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由於那場勝利,由於法國路易十一的事變,我們有了第一個歐洲國家,政府必須擔負全民的福祉。當保羅寫博愛時,全民福祉,正是哥林多前書第13章中的意思。有時我們稱為“愛”或“慈善”,也是這件事的本質,不是律法,也不是守則。唯有熱愛人類才算數。必須永遠為人類的大愛而活。除非政府有效地致力於全體人民的福祉,並及於其後代的生活,否則,政府不合法。

而且,在法國,以國家之名立憲,這是政府第一次不能將某些人當作人畜對待,這是不合法的。如果國家把某些人當作牲畜對待,就不再是國家。國家必須考慮所有人民的福祉。必須以責任對待所有人及其後代。

因為我們都是凡人。為了在還活著的時候激發做善事的激情,我們必須感覺到某種意義上為子孫後代而生,施展我們的才華。最明智的人會像摩西一樣,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到達應許之地,卻尋求為別人留下更好的世界,一個他們自己一生都見不到的世界。這種不朽的感覺,也是父母會為孩子犧牲,社區為教育、為孩子、為孩子的未來犧牲的原因。唯有經歷過劇痛和短缺之苦,仍然確知自己要去哪裡,生活將更有意義。你可以笑著死:因為你已經戰勝死亡,明智地運用自己的才能,為子孫後代帶來更好的生活。

這就是原則!因此激發出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這樣的人,對邪惡的理查三世做同樣的事,並確立英格蘭為第二個現代民族國家。

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金恩以這種過程在做的事。

哈姆雷特與教育問題

 但是,現在,讓我們從另一面來看,以哈姆雷特為例:哈姆雷特說,我們有機會戰鬥,擺脫可怕的境地,但是!但是,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呢?死亡之外還會發生什麼?這就是人們害怕死亡之外會發生的事,這使人們膽怯:也是當今美國的問題!這是民主黨的領導問題,也是共和黨的問題,因為並非所有共和黨人都是壞人。其中一些人非常棒。我打算將其中一些人納入我的政府。我對政府不分黨派,卻對建立政府有看法。

所以,這就是重點。這裡的問題是:實際上[大多數美國人並不認為]人與動物不同。面對當今的學校、報紙,您是否認為美國人必須以任何特別的方式相信人不同於動物?

學校不教。看看我們的標準課程。許多人都對教育有所了解。現在,我們的全國教育政策都是犯罪。您什麼都不知道–只會考試!您想知道設計考試的人是否知道他們在說什麼。測驗在美國各地進行,目的卻不是測驗您教了學生什麼,或者是他們學了多少。有時學生出來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榮譽學生說:“在我中學那幾年,什麼也沒學到!現在按照標準來教吧!”他們按照某個衡量標準,考的是該學區或美國部分地區學生的服從訓練。各地區都在爭取經費!就像訓練狗一樣,學生的表現成為學校在該區次年爭取經費和獲得榮譽的標準。

我們不再關心。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不相信人民的成長!我們已經變得像羅馬,古羅馬,一個“麵包和競技”4的社會。弄碎麵包屑,參與娛樂。隨著時間的流逝,娛樂變得越來越邪惡。

例如,今天人們工作嗎?他們工作的心態是什麼?他們相信工作嗎?他們相信社會給他們的工作機會嗎?不相信,工作給他們賺錢的機會。

美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什麼?賭博。華爾街是什麼?賭博。安然(Enron) 是什麼?賭博。這些在紐約要入獄的傢伙是什麼?賭徒。

這個國家的心態是,如果您夠走運,贏得彩票,在賽馬上獲勝,那您就成功了。即使您賴以維生的行業崩潰了,農場消失了,市政府再也無法負擔您的基本需求:我們已經走入一個賭博的社會。

我們靠什麼?大眾娛樂!什麼樣的大眾娛樂?這不是您應該為之汗顏的嗎?

我們不再將人類視為人類。我們對人類所知已經不多。

大約四年前,我邀請18-25歲大學階段的年輕人,共同發起一場青年運動。而且,正常情況下,人們將這些已經過了青少年時期,正是半成人/半孩子的階段,某種意義上正在轉變為成年人。他們有成人的信心,成人的衝動等等。

例如,如果人類是猴子,那麼這個星球上的總人口永遠不會超過數百萬。所以,不要把人當猴耍。現在,地球上有60億人需要照顧,而且還在不斷增長。關鍵是人類能夠做到動物無法做到的事:發現宇宙的物理原理,增強人類對自然的力量,運用發現的原理改善社會,就像《創世紀》第一章中所言:神照着自己的形象和樣式平等地創男人和女人,並由造物主負責。那就是我們。

當我們從這個角度教授物理、古典藝術,以及歷史時,實際上是傳授青年人文意識。無論是藝術還是自然科學,他們都有能力重現過去重大發現的原理。當他們知道這一點時,就知道自己和動物之間的區別。他們為此感到自豪,並說:“我們是人類。”他們可以透過愛彼此照看,這是一種愛,可以在教育中通過適當的課程呈現。學生們在這種愛中,以挑戰和悖論呈現他們發現的原則,進而分享自己奮鬥的過程。

我的意思是,有一種愛戀的關係,一所好大學,好的中學班,典型的班級大約15至25人;其中,學生都賦予責任,面對挑戰,彼此之間競爭。而且,好老師要在學生間引起這種反應,在課堂上找兩個或三個學生展開討論;並讓全班都參與討論。所以,這不是死記教科書的內容,而是一種發現原理內涵的社會經驗過程,就好像這個最原始的發現是他們自己發現的一樣。儘管有時可以通過教授個別學生完成,但是這個過程是在討論中,透過學生間的互動實現!

這就是為什麼班級人數最好在15至25人之間。太多會排除人們參與的機會;太少,就感受不到討論的刺激。但是,這種彼此相親相愛的社交關係過程,在更高的意義上,他們共享了發現原則的過程;或者由此了解歷史。總之,他們互相分享了!而,分享人類知識想法的本質就是愛。當您與人一起努力於發現事物時,您會愛上人類,開心的和人在一起。

您了解可以用這種方法依賴那些人。你和他們在一起時有問題嗎?好吧,與他們談談,回到方法,就像在教室裡一樣,與他們爭論。這些年輕人很有趣:他們爭論到凌晨3或4點。我通常–您知道,當我對這些人演講時,他們會走向我大約四個小時。我只演講或進行類似的或大約一個小時,他們都圍繞在我身邊,到處都是!但是,這很漂亮!太棒了!而且,我認為任何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這很漂亮–很棒。

因此,這就是問題所在:在這個世界中,缺少真正理解人與獸不同的人。根據《創世紀》第一章的定義,人類是生靈,是宇宙的創造者照着自己的樣式造出來的。

這就是我們!

我們傳播了這些想法,因為沒有動物可以傳播這項工作。我們彼此相愛。我們愛來到我們面前的人。我們愛追隨我們的人。我們在乎他們。以一種非常自私的方式:因為在我們運用生命的才能時,我們的美感取決於子孫後代。因此,我們愛孩子。他們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愛孫輩,有時甚至更愛孫輩。因為,我們的孩子能夠生出這些孩子,真是太棒了!我的意思是,您特別愛他們。人們由此成為祖父母,因此他們特別愛孫子。

總體而言,領袖在人群中缺少這種愛。

接觸被遺忘者

金恩顯然有這項特點。金恩是那個時代的稀有人物,對人類的本質深有感觸,對基督的受難深有感觸。他未涉足政治,但是能夠帶動政治–他天生就是一個領袖。天生的領導人不是來自政治進程,而是來自人民。金恩從未擔任過政治職務。然而,他在美國人的形象可能與現代任何一位總統一樣重要。他做到了這一點。作為領袖,他的權力來自人民。他與人民一起抗爭,並為人民抗爭,以使他們自由。從真正意義上說,他才是領導人。他在國家和全世界的政治力量來自他與人民的關係。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情況。我今天很高興能在這裡,並有機會與大家在一起:因為各位代表在(美)國內外為所謂的“被遺忘者”奮鬥的人,一如1933年羅斯福被召喚擔任總統。尤其是美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以及世界上許多的人,都是被遺忘者。沒人真正在乎他們。以衛生保健為例,衛生保健史;以各種情況為例。

金恩為復興美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振興民族的唯一途徑是,您必須接觸被遺忘的男人和女人,特別是“窮人”,如果您能以愛的付出,面對窮人和生活低端者的問題,那麼,你就能代表現代政府的根基–人民。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聖女貞德,她為全民福祉獻出生命,在某方面使法國成為第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如果您想成為真正的政治家,就必須致力於全民福祉。您必須為全人類努力,通常是狀況最糟糕的人,並提升他們!然後,您要證明您真的關心全民福祉。如果您不接觸那些人,那就不是全民福祉。如果您不為全民奮鬥,那麼您就無法領導我們這個憲法上致力實現全民福祉的國家。

這一點金恩有。

歷史上所有偉大的領導人通常都是這種背景。他們不是天生的領袖,原本不會當選領導人。有些人會當選,但是,他們不是因為當選才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他們在爭取人類福祉的過程中紮根,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他們成為某些團體的代表,為他們的權利而奮鬥;也可能是該團體的擁護者,為自己的權利奮鬥。他們升到領導職務,是因為他們具有內在的道德品格,和基督受難一樣。

而且,隨著他們更深入,更有影響力,他們變得更危險–當您變得更有影響力,生命確實更危險–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冒生命危險。而且,他們必須問自己:“我要冒什麼生命危險?我不願冒什麼險?即使失去生命,我也不會背叛什麼?”

您又被帶回到基督釘十字架和受難的問題上。

真正熱情的領袖

 那就是我們今日的處境。金恩有這項特質。美國和當今的運動所面臨的問題是,就活動本身而言,我們已經(在我們看來)在與政治體制“相處”中變得“文明”。而且,人們傾向於相信成功之路就是“隨和將就”,卻忽略應該激發真正的政治領導人的熱情。激情就是這種承諾:您有才華。您了解生命的意義。您有責任感,人生使命,就是要通過提升一部分或全國人口來提升國家。

而且你不會做任何背叛的事情!這賦予您力量:賦予您成為造物主形像中所造物的力量。您開發它。金恩開發了。他是神人,不僅是神造的人,也是神人。他是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命運賦予他成為神人的使命。而且,他做得到這一點。他能走基督的路。走過(耶穌被捕的)客西馬尼園。走過十字架。他像貞德一樣,以自己的方式擁有自己的力量。

我認為,如果我們要拯救這個國家,那就是我們必須學習與理解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需運用這種力量。正如我所說,美國近期政治領導人的所有形像,金恩既是國家領導人,也是世界領導人;就影響力而言,他也是極佳的例子,擁有我們必須具備、發展的個性,以便擺脫當今威脅我們可怕的混亂局面。

謝謝各位。


 

  1. 譯註:羅賓遜較拉魯什年長,他以此表示雙方的熟悉、親近。
  2. 註:Enron,曾是位於美國德州的能源公司。2001年宣告破產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天然氣以及電訊公司之一。該公司持續多年的財務造假醜聞,2002年宣告破產。目前已經成為公司欺詐以及墮落的象徵。
  3. 金恩被暗殺前在田納西州孟斐斯市梅森教堂的最後一場演說。 這場演說之所以稱為“山巔演說(mountaintop address)”,是因為他以聖經中摩西在尼波山(Mount Nebo)的著名想法結尾:

    “我們未來還有艱苦的日子要奮鬥,但是對我來說,我現在會怎麼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已經踏上山巔了!所以,我無所謂了。我和任何人一樣,也希望長命百歲,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現在並不關心這個問題,現在我只想行上帝的旨意,祂已經讓我踏上山巔仔細地張望,我看到了應許之地。我也許無法和你們一起走到那裡,但是今晚我希望你們明白,我們這個民族將會到達應許之地。今晚,我非常高興。我什麼事都不擔心,也不畏懼任何人!我已經看到上帝即將到來的聖光!”

  4. bread and circuses,古羅馬統治者一種膚淺的綏靖手段和愚民政策,提供民眾免費飲食和娛樂,轉移、分散民眾的注意力,用以欺騙和麻醉他們的手段;源於羅馬諷刺詩人尤維納利斯的諷刺詩(約在公元100年的著作)。「麵包和馬戲」指出羅馬民眾不再關心其天生享有且延續至今的政治參與權,只關心溫飽(麵包)與娛樂(馬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