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拉魯什: 1922-2019, 鞠躬盡瘁的天才

打印这篇文章 打印这篇文章

[林登·拉魯什對席勒學會,拉魯什政治行動委員會(LaRouche PAC)和全球策略信息雜誌貢獻卓著,以下新聞由上述單位發布。拉魯什政治行動委員會以政治政策為訴求;全球策略信息是林登·拉魯什於1974年成立的週刊;他的妻子黑爾佳•策普-拉魯什創立的席勒學會是著名的國際智庫和政治性學會,致力於促進全球科學和文藝復興。]

2月13日 – 林登·拉魯什是哲學家、科學家、詩人、政治家、經濟學家,於2月12日星期二過世,耆壽96歲。這一天也是林肯的生日,是林登·拉魯什敬愛並常在著作中讚揚的美國總統。

了解和敬愛林登·拉魯什的人都知道他的過世是人類巨大的損失,今天,我們仍然致力實現他的偉大理念,歷史也將因此尊崇他。對於不認識他或最近才了解他想法的人來說,只有拉魯什本人最適合指導他獨特想法。以下是他在1988年一次會議演講中提到地球上的生活方式,當時美國政府以出人意表的方式發動一場政治起訴,如同我們今天在美國反對美國總統遭到起訴一般:

“社會每一部分的選民利益都相同。 每一個國家的人民與任何其他國家人民的利益無異。 我們談的是未來數千億尚未出生的眾生,他們不成功,我們的生命毫無意義。 這個共同利益將我們每一個人連結在一起,因此,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利益無有差別。

“如果我們為人類的大愛努力,尤其是傳遞給數千億尚未出生眾生的潛力,以及我們虧欠為人類犧牲的前賢時,生命其實不是瞬間的流轉,而是一些微小體驗的累積,有開始,在不太晚的時候結束。生命其實不為個人享樂而在,而是實現生命的目標,反映在我們贈給數千億尚未出生的眾生。

“因此,如果我們無論何時都願意為數千億尚未出生的眾生獻出有涯之生,我們可以帶著微笑步向死亡,因為我們已經走完生命歷程,雖然過程中,失去許多,我們終究完成了。

“生命的歡快、真正的喜樂,與新約聖經中的希臘語無私之愛 [agapë],拉丁語的博爱[caritas]及詹姆斯國王版本中的慈善之愛有關,一如新約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1所述無私之愛、慈善之愛、神聖之愛,將我們與數千億尚未出生的眾生聯繫在一起;為了我們心中的大愛,我們可以付出生命,可以面帶微笑向前, 知道在某種意義上,即使他們尚未出生也愛我們。這讓我們感受活著真的很重要,充滿生命力活著的真快樂。

“我們必須相互合作,共同面對人的本性、歷史的人性、世界一家的人性,得之於過去數代以及我們虧欠後代的人性。因此,團結世界一家的愛是真實傳達的信仰,而戰鬥力和贏得隨之而起的戰爭亦源於信仰。

“如果我們依此而行,我相信我們會贏。我比大多數人都理解天律和自然法則,以及諸如絕對時間之類的晦澀概念。我也比大多數人更理解務實表達信仰更能確保成功。我們每個人都很渺小,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作為一個個體團結在一起,就會創造繁榮。

“因此,在未來兩到十年左右的可怕時刻,人類面臨失去數百年文明的風險。 但是,我們也可能為未來世代為這場危機英勇的提出解決方案,在我們這個時代,面對客西馬尼苦杯2,接受它,因而持續模仿基督的大愛時,未來眾生將因之得救。”

他入監服刑一年後在馬丁路德金恩誕辰(1990年1月17日)之日寫道:

“發現自己進入客西馬尼園的人都懷著基督上十字架的情懷,得知自己成為領導者,常會經歷一些事情,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 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在表達我對最近一些事情的看法以及我們即將面對的事情,我應該嘗試表達我的觀點,我所知道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與所有去過客西馬尼園的人非常接近。他凝視著十字架,說:’他做到了,我也要走他的道路了。’

“我常試著向不曾經歷過這種情況的人解釋這一點,’試想你往生以後50年,發現自己又活過來了,開始回顧自己從生到死的一生。不過,不是將此生視為一連串的經歷,而是一個統一體。面對有限的生命,問問自己:’在宇宙的整體計劃和人類生存中,整個自生至死的過程,我是否有必要為了過完這一生而存在?我的作為及生命所彰顯者有益於當代人或後代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會很欣慰地走完這一生,知道我生之時的每一刻對全人類都很寶貴,因為凡我所為都是全人類所需,有益全人類。’”

後來,拉魯什在2004年1月談到馬丁·路德·金恩獨特的天分時,說:

“我們都是凡人。為了喚起激情,我們受激勵活著時好好做事,我們必須為後代感受生命,與獻出逐漸耗損的才能。 最好的人會尋找像摩西3這樣的人,他將不再享受這一切。 這就是不朽。因此父母會傾其所有為孩子犧牲。 這就是為什麼社區為教育、為孩子,為孩子提供機會而犧牲的原因。你經歷了折磨和短缺的痛苦,但是你知道生命的意義以及死後要往何處。你可以面帶笑意而死:你已經征服了死亡。 你明智地善用才智,生命的意義將澤被未來幾代人。”


1.該段文字以”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始,結束於”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整段文字最有名且為世人傳頌者為4-7節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

2.耶穌在被捕之前,和門徒來到客西馬尼園,耶穌在一次禱告中說:「父親哪,若是這苦杯不可離開我,一定要我喝下,願你的旨意成全吧!」此處拉魯什表示願為人類的真理與正義一死。 見新約馬太福音 26:36-56

3.摩西,天主教譯為梅瑟, 伊斯蘭教稱為穆撒, 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猶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舊約出埃及記記載,摩西受天主之命,率領受奴役的希伯來人離開古埃及前往富饒的應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