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小册子: “美国应加入新丝路 : 汉密尔顿对经济振兴的愿景”

目录

引言

建立国际新秩序:拉鲁旭和新丝路

关于林登拉鲁旭

欧亚入口:连接美国到新丝路

1. 连接白令海峡

2. 高速和磁悬浮铁路

3. 发展走廊

4. 新文艺复兴城市

创造未来:科学领航者的使命

1. 普罗米修斯之火:核裂变和核聚变

2. 管理全球水循环

3. 空间:外星的迫切性

附录

以古典文化征服银河!

拯救美国的四个新法!


引言: 建立国际新秩序─拉鲁旭和新丝路

左:”丝绸之路夫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1996年在亚欧大陆桥东部终点的中国连云港演说。右:林登•拉鲁旭1983年在泰国曼谷演说关于克拉运河等国际发展计画的融资,这是拉鲁旭一向倡议的许多大型计画之一,所有这些都在当代新兴世界大陆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登•拉鲁旭和妻子,海嘉•拉鲁旭,都在构思和推动新丝绸之路,在国际发展和全球互利合作的全新模式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林登•拉鲁旭早在1975年就提议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透过国际开发银行(IDB),协助包括铁路运输、能源开发、新的大洋运河和航道在内的国际发展大型计画。这项大型计画是为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研究领域技术突破的救急措施。拉鲁旭在整个1980年代到印度、泰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国家元首、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开会讨论,所谓的第三世界发展计画,协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同时警告说,主导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已经进入腐败和解体的过程。

拉鲁旭为了避免他警告西方经济即将崩溃的推论成真,努力克服东西方之间的热核对峙,并提议以新的激光和定向能量系统技术,结合天基导弹防御系统,既可作为科学突破的驱动器,也可作为当时超级大国之间和平关系新系统的基础,进而消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虽然里根总统采用拉鲁旭后来被称为战略防卫初步方案(指美国的「星战计划」)的建议,苏联领导层却拒绝这项提议,反而还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军事扩张,拉鲁旭不得不提出苏联体系即将崩溃的警告。 1988年10月,拉鲁旭在柏林预测苏联解体和德国统一。拉鲁旭为了世局的发展,提出了马歇尔式的建设方案,协助东、中欧快速现代化,成为西方再工业化的火车头。一年后,柏林围墙的倒塌标志着铁幕的结束,拉鲁旭提议结合东、西欧的铁路发展和工业走廊建立生产三角。林登和海嘉•拉鲁旭为这项提议发起一项国际运动,快速将生产三角的概念传播至包括俄罗斯和前苏联的中亚,并一路到太平洋沿岸。

拉鲁旭描述这项后来称为亚欧大陆桥的提议为“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整合亚欧的开发网络”,使得广阔的内陆地区得以发展,从而团结了整个亚欧大陆。为了推动这一愿景,林登•拉鲁旭1990年代多次前往俄罗斯,与顶尖的学者、经济学家和科学家开会,参加俄罗斯科学院主办的论坛,向俄罗斯国会杜马说明,并与俄罗斯领导人和知识分子定期举行对话。与此同时,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则于1996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在北京举办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发表“建造丝绸之路陆桥:亚欧共同安全利益的基础”的演说。该项会议的记录暨规划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线和开发计画图与详细蓝图,由全球策略信息于1997年以“亚欧大陆桥:新丝路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的特刊方式刊出,并在各国政府内顶尖的外交界、科学界、企业家和学术界之间广泛流传。之后十多年,拉鲁旭运动以 “建立亚欧大陆桥为新国际经济和安全秩序的基石”为主题,筹备数十、百场大型会议、研讨会、论坛、讲座和小型会议。

美国和欧洲必须改变目前造成战争的对抗政策,转向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双赢”合作政策。感谢林登和海嘉•拉鲁旭,今天的成果正是他们经过数十年不断努力所建立的新国际秩序愿景。


关于林登拉鲁旭

林登•拉鲁旭(又名拉鲁什)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他在这些领域的卓越成就渊源于他对哲学和科学的深邃见解。 1922年9月8日他生于新罕布希尔州的罗彻斯特。二战期间,他在中缅战场服役。完成兵役后,他于一九四七年结束在波士顿东北大学的学习而开始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1952年以后,拉鲁旭深入研究了伯纳德?黎曼和乔治?坎特的数理物理学。他认为,他在经济学领域的基本发现,其中包括定量分析技术进步与实物经济增长关系的拉鲁旭-黎曼方法,均来自于他在这方面的研究。 1974年,拉鲁旭创办了一个国际新闻服务机构,并由该机构出版发行《主管策略评论》(EIR) 周刊和其他一些专题报告。拉鲁旭有许多著作,如《辩证经济学》[PDF](1974年),《理性的力量》(1976年),《帝国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的最后阶段》(1974年),《增长无极限》(1984年),《你想真正掌握经济学吗?》(1984年)(该书也以西班牙文、俄文、乌克兰文、波兰文和德文出版),《理性的力量 :1988年》(1988年),《常识之辨》(1990年)和《基督教经济科学》 (1991年)。

拉鲁旭是聚变能基金会(1974年)、生命俱乐部(1982年)和席勒学会(1984年)的创始人。 1994年,他当选为莫斯科全俄生态科学院院士。

拉鲁旭在1976年以美国劳工党侯选人身份竞选总统,目的是重新振兴亨利?克雷和林肯总统的辉格党传统。他是1980年全国民主党政策委员会(一个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创始人。在民主党内一些重要党员的支持下,他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在1980年, 1984年, 1988年和1992年竞选总统。 1990年,他还是 弗吉尼亚州第十选区联邦众议员的民主党侯选人。

拉鲁旭的基本理念是全民福祉,他认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应透过彼此之间理性,科学性的合作追求共同的发展。早在1970年代他就指出西方缺乏自律的自由主义经济体系的根本问题,正确预言多次金融危机(“拉鲁旭第九次经济预测: 世界金融市场濒临崩溃”)。

他也看到了冷战时代维系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领袖的两大集团间和平的基础 ━ 保证彼此相互毁灭(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的核子武器恐怖平衡 ━ 是何等的不稳。因此他首先提出反弹道导弹防御政策。这一政策后来由理根总统在1983年3月23日以”战略防御倡议”的名义宣布。当苏联拒绝了理根总统的邀请共同发展和享有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后,他成功预言了柏林围墙的拆除和苏联的解体 “The Lost Chance of 1989: The Fall of the Wall”。

年来他预言国际金融体制的不可避免的崩溃。他建议成立一个国际开发银行以作为全球债务重组的中央机构。由于这建议,他的名字为整个发展中世界所熟知。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如印度的冈吉斯-布拉玛富特拉河谷开发计划,亚洲的湄公河三角州计划,中国的南北运河计划,东欧生产三角区计划,以及连接欧亚大陆 、中东和世界许多地区的新丝绸之路铁路计划。孙中山先生在所着的建国方略提出一些相似的计画。他非常敬佩孙先生。 (“拉鲁旭, 孙中山与中美新伙伴关系”)1987年,拉鲁旭先生和六位同事被老布希政府投进联邦监狱。拉鲁旭先生作为老布希的政治囚犯,被监禁在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的联邦监狱中达五年之久 (「判他有罪还是杀了他!」那一夜他们要杀我)。全世界 有数千位仪员、外交家、社区领袖和神职人员呼吁克林顿政府为拉鲁旭平反昭雪。

1993年克林顿上任后即着手此事,拉鲁旭先生于1994年获得释放 (前国会议员曼恩说: 拉鲁旭名誉必须恢复)。

拉鲁旭1977年12月25日与德国政治领袖何尔加•泽普结婚。拉鲁旭夫人也是生命俱乐部和席勒学会的创始人。


欧亚入口:连接美国到新丝路


1. 连接白令海峡

古丝绸之路连接亚欧二大文明的中心,将欧亚大陆的陆地连结成单一的大陆,打开内部供人类居住和异文化交流。已经在修建的新丝路,承诺取代与其同名的交通要道的历史成就。今日的欧亚大陆透过现代模式的高速运输和其他种类的发展整合而成,也可以扩充运用在全世界。透过建设白令海峡铁路连接,新丝路统合地球上最大的二个大陆一欧亚大陆和美洲,成为世界大陆桥。这一切就如同当初丝绸之路跨越东方和西方一般。想像一下,我们在巴黎或柏林市中心搭乘磁悬浮列车,以每小时250英里的速度横越西伯利亚大草原旅行,穿过50英里水下的白令海峡海底隧道,出现在另一端的阿拉斯加,最后抵达纽约市! 不仅白令海峡将建造铁路连接这两个大陆的经济、文化和商业彼此交流,也一定会将全球文明中心从大西洋二岸转到环太平洋地区,开启人类现代尚待开发、探索的北极。 若能克服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工程挑战的差距,将是人类的一大功绩。穿过白令海峡之下55英里的隧道,就可以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的交通系统,进而开发地球上两个最被忽略的地区。要在两个大陆北部崎岖不平的条件下,完全连接已存在的运输系统,则欧亚大陆需要兴建约2000英里新铁路,北美要建600多英里。

这个重要的运输通道将不只是从A点到B点而已;还要开发远北(FarNorth)巨大潜力的矿产和原材料。不仅是以高速运输横跨太平洋,也是开发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严重落后地区的机,允许其闲置的财富造福地球人民,包括在这个地区建立新城市和研究中心,为人类的探索和努力创造新机会。

自1970年代起,拉鲁旭运动就为连接白令海峡而努力,设想该计画透过国际开发银行投资和相关国际信贷机构融资,是全球发展计画环节的关键连结,也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随着苏联在1990年崩溃,林登和海嘉拉鲁旭整合东、西欧经济的多产三角愿景,全部内容扩大到成为跨越欧亚版图的欧亚大陆桥。

拉鲁旭运动热切的为地球上每一个相关的国家带来这项互惠互利的发展远景,以和平进程作为新战略秩序的基础,而不是延续地缘政治的战争。

1990年代,许多重要的研究都受托探索、扩大欧亚大陆桥的想法,包括连接、跨越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最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美国工程师 Hal Cooper和西伯利亚州立交通学院Sergei Bykadorov教授共同发表的一项富有远见的全面性研究。最近几十年,这项计画的其他新增规划,已经引起人们的兴趣。

2007年4月俄罗斯国会生产力小组,在一项题为“俄罗斯东部大型计画:跨越白令海峡连接欧亚大陆和美国的交通干线”的会议中,呼吁对该计画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这次会议有众多顶尖的俄罗斯学者参与讨论,前美国阿拉斯加州长Walter Hickel也在大会中发表“跨越白令海峡连接欧亚大陆和美国的交通干线:以大型计画取代战争”的演说。他所谓的跨越白令海峡是“一项可能会改变这个世界的计画,一项联合创造力的计画, 以国际合作取代境内的导弹防御系
统。”

林登拉•鲁旭也在会议中以书面发表“改变世界的政治版图:门捷列夫也会同意”的演说。拉鲁旭指出:

“相对于老式的铁路,现代接班人发展的巨大运输网络,必须横贯整个欧亚大陆,穿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目前贫瘠或所谓的禁区将产生高效发展的经济效益,为地球未来整体的发展注入急切的需求。若要克服地球上的苔原和沙漠,则必须藉由发展科技的力量提高劳动生产力…现在发展的进程,必须从北极的边缘向南一路往南极洲去。因此现在,连接白令海峡是一个新诞生的新世界经济的中心点。”

这次会议所设计的连接白令海峡,赢得了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金质大奖章。2014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教授说,中国和俄罗斯都在讨论如何实现(这项计画)。

其实,连接白令海峡的想法已有150多,并非始自今日。1867年俄罗斯出售阿拉斯加给美国时,美国国会就有人支持架设电报线跨越白令海峡到俄罗斯,也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曾经反对与英国结盟的关键因素。后来,1890年,俄罗斯以林肯的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为蓝本建设西伯利亚横贯铁路,当时的科罗拉多州长威廉吉尔平也推动一项“世界铁路的宏伟计划”,向“北和向西横跨白令海峡、穿过整个西伯利亚,连接欧洲铁路和整个世界。” 虽然俄罗斯和中国重起讨论完成这项期待已久的计画,美国还没有回应,采取必要的措,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景。


2. 高速和磁悬浮铁路

蓝色部分是规划中第一阶段26,000英里的电气化和高速铁路网,集中在最繁忙的线路上。红色部分是第二阶段的42,000英里。该项提案包括从墨西哥到加拿大边界,在大平原增加三个南北高速走廊,这是美国目前交通系统最明显缺少的元素。阿拉斯加铁路走廊将会连接这些美洲大陆铁路网,从白令海峡隧道经俄罗斯进入欧亚大陆。

很少美国人知道,他们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多落后。国外游客对美国交通系统令人脸红的状况经常感到十分震惊,尤其是连接人口稠密的城市,以及城市内的全国性商业、货运、客运和乘客依赖的大众运输系统。不仅是现有的道路、桥梁和铁路已经年久失修,进入瓦解的危险状态,而且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的水平也远远不如世界上其他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尤其是铁路,当许多国家顺利迈入21世纪时,美国的铁路运输基础设施仍然是20世纪的设备,如果不是19世纪的话。美国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退步很多,而另一些国家却早已超越我们,并继续往前。

如果美国人得知,中国的领土和美国差不多大,高速铁路的长度却是我们的25倍,其中大部分是在过去十年间完成时,一定会很震惊。中国已经完成了11,000英里高速铁路,预计到2020年在全国完成30,000英里的高速铁路网,是目前的三倍。从目前高速铁路的总长来看,中国的高速铁路系统超过世界高速铁路总长的60%。人们可以在北京登上高速列车,以平均每小时185英里的车速,在5小时之内,旅行800多英里抵达上海。纽约到芝加哥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可是搭火车从纽约到芝加哥要19小时!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其国家政策是积极追求现代化的高速交通基础设施,以支撑其庞大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所需的经济生产力,每年直接从国家开发银行提供$ 1,300亿元的信用做为建设所需的融资。同时,中国也扩大这些铁路发展计画延伸到亚洲邻近国家,也为世界各地的类似计画提供融资,其中包括南美和东欧,最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几乎所有之前建立的铁路都是为了服务殖民主榨取和出口原料,而不是为了提高非洲人民的生产率和生活水平。针对这些计画的其他国际融资,中国已经成立一个$160亿的“丝路基金”,专门推动这些连结性的基础设施,并建立它所称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关键,并据以建立新的丝绸之路。俄罗斯也明确表示,打算协调并整合俄罗斯和邻国的经济,再透过新丝路和中国政策下的欧亚发展,建构自己的欧亚经济联盟,从而建立一个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统一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基础系统。

美国和中国的土地面积类似,但是,中国已经有二十倍以上的高速铁路(约1.1万英里),另外规划2020年就会有30,000英里的铁路网,蓝线是现有的高速铁路,红线则是未来潜在的路线。在中国,这些未来的路线已经刊出且蓄势待发了,反之在美国,这些仍然只是建议。

如上所述,完成从西伯利亚到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峡铁路隧道,会延伸欧亚铁路网到美洲,并让美国有机会加入这个环太平洋中心的新兴世界。但是,美国大陆的其它部分要与欧亚大陆连接,我们就必需大大提高和扩充通过加拿大的阿拉斯加铁路走廊,并建造一个穿越美国大陆的新而高度现代化的铁道交通系统,已与兴建中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其他部分接轨。

美国铁路网过去曾经是美国城镇之间货运的主要方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送全国四分之三的载运量,但是二战之后都已经陆续有系统的拆除了。1980年铁路业解除管制后,更加快拆除的速度,如今只剩下老旧的铁路基础设施,呈现各种年久失修的状态,塞满运送煤炭和石油的柴油车,最近则只运送农产品。客运也没好到哪里去,交通频繁的东北走廊故障、延迟和脱轨的情形日益频繁且严重。若非搭乘快速、高效的现代化火车,我们的商品和人民就会一直被困在拥挤的高速公路上!

美国如果要加入新丝路,就必须立即启动重建、扩建和现代化计画,以便改造破旧的铁路网。其中一项计画是两阶段规划建设42,000英里的现代化铁路,再升级为电气化,其中17,000英里是高速铁路,大约需时15年完成。随着现代高速铁路(时速150英里以上)和平均时速25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技术发展,我们就可以比今日过时、破落、拥挤的铁、公路系统,快2-3倍的速度高效而安全地运送货物和乘客。

这项42,000英里的计画需要大量动员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资,以及培训高级劳动力,创造这项任务所需的熟练劳工。目前,美国现有铁路网不到1%是电气化,货运铁路系统则绝对无法以高速甚至是中速行驶运送乘客或高价货物(今天货运的平均时速不到25英里)。

因此,新的高速铁路系统需要电气化的轨道,每一英里要370吨钢、535吨水泥和一英里的输电线。所有这一切,加上列车本身的铁路车辆,包括新型空气动力学设计,以电力发动的车身都需要生产。为了制造这一切,我们要重新工业化并动员全国,扭转我们国家过去长达数十年的生产领域非工业化潮流中,未来仍需要的部分。

重新整备美国产业

2005年美国汽车业破产时,拉鲁旭曾经提议采取干预行动挽救汽车业工具机的产能,重新装备车间,赋予其建构高速铁路系统的新用途,其中许多都是罗斯福与沃尔特¨鲁瑟在二战期间,重新装备当时的汽车厂制造坦克和飞机的方法。虽然拉鲁旭的建议未获采纳,以致流失大部分的工业产能和熟练劳工,但是必要时仍然有效。

我们要重新装备许多留下的工厂,以及创造庞大的新工业产能,生产包括新型电动机车急需的材料和零件,其中10,000辆约等于目前的产能。另外火车还要50,000兆瓦电力作为动能,先进的核反应堆也要在多处施工;建立数千英里的电力传输线输送电力;也需要1,000个变电站配电;建立26,000哩双轨铁路,需要近1,000万吨高强度钢和1,400万吨水泥。美国经济落后地区很多未使用的工业产能将会因此重生,提供数十万个新技能的工作,经历类似美国在罗斯福的庞大新政时期更新国家未来的展望和使命。届时将仿造罗斯福以工代赈计画的平民保育团(CCC),为大量非技术失业的青年一代展开大规模的培训和教育计划。

美国的高速铁路网必须从世界经济的概念看。来自实体生产和科学发现的经济利润,对于运输工业原料和(包括中间产品在内的)制成品的需求更大;得益于核能的国家将不太需要运输煤炭和石油(二者占约今日一半以上的铁路货运吨位)。随着白令海峡通道建设完成,昔日由欧亚大陆透过海运运送庞大的货物,将利用速度更快的铁路运往金砖国家。城市(包括数十个人口为50万至100万的新建城市)之间300-400英里之间的短途客也可以搭乘火车旅行,而不是我们今天赖以生存效率明显低落的航空和公路运输。为新的国家经济构建稳固的交通平台,是消除瓶颈、低效率和运输耗时的基础,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整合美国成为文化和经济目的具有意识统一的单一民族。


3. 发展走廊

高速铁路并非只是以简单、实用的方式获取从“这里到那里”的人员和物资。这些新的铁路走廊将成为发展走廊,集中人力和资源为基本的经济基础设施做最有效地利用,从而提升生活水平和每个人的劳动生产力。

为了将整个计画概念化,典型的基础设施走廊可以看作以一个主要铁路线为中心点,宽约60英里的连续条状土地。平行于这条铁路线的是其他必要的基础设施:大容量电力线路、油气管线、供水系统(包括新的灌溉渠道和在需要之处建水道)、光纤通讯线路等。这种方式让每一个发展走廊都能有最基本的工业、矿业、农业和城市建设活动。亦可以从其核心处建设任意数量的分支或通道供应周边地区。

随着发展走廊中的新城市中心成长,最终的结果将是城镇的”珍珠项炼”效应,围绕着集约农场、花园、森林、休闲区,间或穿插小型城镇和村庄。发展走廊的经济优势包括:效率大幅提升和基础设施线本身的经济影响。人口中心密集穿插,铁路沿线的农业和工业活动则以提高利用度,降低单位成本的方式实际创造加倍的经济效应。

不同于航道或空中旅行,这样的大陆桥就类似投资绿洲或岛屿,由昂贵的交通连接弥补(彼此的)落差。这种沿着特定路线捆绑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为沿着这条线的密集农业、工业和人口中心的成长提供了理想条件。

这种发展让两点之间的铁路扮演庞大的生产线,使两点之间移动的产品加值。这样一来,铁路成为水流,促进和传播文明时原来无法到达的大陆内部,同时创造从沿海到内陆和贫脊处环环相扣的工业长链。实际上,沿着铁路和其他运输系统的“人工河”所建的基础设施走廊,为人口和领土发展提供一个更高等级的平台,使得彼此相互依存的沿线经济活动的价值加倍,进而增加了沿线人口和足以全面支撑该区潜在人口密度的生产潜力。


 4. 新文艺复兴城市

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长,人类有机会按照美和效率的原则建立振奋人心的新城市,让当地居民尽情发挥其创意和文化。美国必须放弃过去半个世纪中,反常的诱导郊区无计划扩张的趋势,导致今日许多美国年轻人的疏离和社会隔离。我们应该以新思维规划和设计新的城市中心,使古典科学和艺术教育在这些新”文艺复兴城市”的文化中心落脚。

印度总理莫迪已经顷全力开发100座新的“智能”城市,每一座都将成为发展“灯塔”的范例;俄罗斯也自称拥有先进的“科学城市”,如1956年在莫斯科北方以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为中心兴建的杜布纳市。美国则有几十万平方英里几乎闲置或严重落后尚未开发的土地,大部分位于洛矶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以及整个美国南方。这些区域的资源可以投入于发展许多现代复兴城市,集中全国最佳的科学家、艺术家、研究人员和实业家为共同的目标,在各自领域共同合作达成伟大的成就。现成的例子可以将沿着国家实验室和其他研究中心而建的城市包括在内,这些研究中心包括罗斯福时期曼哈顿计划的原子研究和肯尼迪时期阿波罗计划的太空研究,尽管当时建筑趋势的美感和现在鼓舞人心的结果有一点落差。

人类历史的建筑设计中,许多伟大的成就至今仍然令人佩服,如佛罗伦萨的大圆顶、希腊美丽的公共建筑,或印度和其他东方文化的雄伟神殿和庙宇,都可以模仿,甚而与现代建筑技术进一步结合,建造新的交响音乐厅、博物馆、学校、公园、公共广场和论坛、住宅和商业区,认同植基于过往最伟大、最优美的建筑成就的美学原则。不同于只是为了新奇,或虚无主义歌颂丑陋和排斥主导今日许多文化的过往,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任务提供最令人振奋的生活条件,并尽可能协助其为国族最大利益的所行之创意和社会奉献,则其人民将得到最大的发展。

美国加入新丝路后,将在计划中沿着刚完成、整合的高速铁路网,兴建发展走廊和数十个新文艺复兴城。这些城市将精心设计成容纳约500,000-1万人口的美丽而有效率的中心,集中所有科研、工业、能源、教育和文化活动,有助于尽可能的跨领域合作,提高每个居民的工作效率,并促进国族和整个世界的进步。

城市以发现和教育为中心设立基础设施,作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部分,实际联结运送货物和乘客,以及作为文化平台。城市中心将设大学和研究中心、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和公共公园。中央教学博物馆和研究中心会通过指导讲座、教育计划和实验示范,为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一个重现过去发现的物理工具。教授科学就是教授发现的原则,能够在其职业生涯掌握新技术是受过教育的灵活劳动力的基础。为了在教育过程中提供生命力和指导,这个区域必须参与一些可能具全球性和革命性意义的科学工作。

这个核心(包括一家以研究为主的医学中心)的周围将是以运输为枢纽中心的住宅区和商务区。主要产业将与农业用地和其他用途的土地集中在城市的郊区。每座城市的增长一旦超过原有界限,就应另外建造有限规模的城市。

地下将是公共交通、公用事业和下水道等基础设施的持久平台,并以模组化的方式改变和扩展这些技术。为人类生活而建的城市,前往共用场地、文化和科学等促进人民之间生产力和创造力兼具社会导向的活动,平均通勤时间应在15分钟之内。

这些城市不仅提供美丽且鼓舞人心的新地方生活和工作;这些建设也会恢复许多闲置或危害制造和工业的设施以及劳动力,以便生产资源管理系统、能源和其他基础设施、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所需各式元件,至于其他一切则将沿着美国丝绸之路完成新的“珍珠”。

 

华盛顿特区的蓝图计划 ( 皮埃尔朗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

拉鲁旭: “城市-工业中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什么?”

“…城市-工业中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什么?就大的一方面而言,我们选择的这一标准意味着我们所使用的技术将决定未来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中城市的环境。这些技术将使星际飞行成为现实,这些技术将使我们得以在月球和火星上模拟地球的环境,这些技术将为生活工作在如此模拟的地球环境中的人提供动力、工具和生产生物物质。要设想这类城市所必要采取的设计方式和生活形式,我们必须看看采用同等技术在地球上建立同样的城市-工业中心将带来什么样的生活。

“技术上可以出现变革,但是家庭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否则将导致社会的毁灭。因此,技术上的变革必然要适应家庭内部功能的规律,适应家庭社会功能的规律,适应社区和整个社会中个体成员的社会功能的规律。所以,如果计划兴建一个新城市并在今天开始建设,如果该城市的规划适当地运用了我们在上面所指出的那些技术,那么,只要维修得当,这一城市将在今后一百、两百或数百年里发挥作用。人们在家庭中生活,他们白天四处流动,向家庭提供货物和服务。家庭所需的最低实物空间等等参数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尽管那时家庭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当于今天的二十五岁大学毕业生,但是最佳的家庭占有空间在整个文明史上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的变化,在今后几百年内也不会出现根本的变化。如上所述,即便考虑到今后三十到五十年内这些技术的作用,我们也可以说,城市规划人员和建筑师为设计可以生存一千年的城市所需要的所有参数在今天已为人们基本掌握。

“在地球上建设城市也与在月球或火星上兴建城市一样,不是像今天那样首先在地上打地基建房子,而应该首先是建立一套共有基础设施。这是一个蜂巢型的结构,也许可以分为三层,人员、货物和服务的流动都是在地下进行。这一基础结构必须经久耐用,可以持续数个世纪。它必须是标准化的组合结构,可以根据技术的变化进行调整装配而又不至于改变整个基础结构。在这基础结构上建设起来的城市的中心应该是教育及有关的文化设施,其两翼应该是中央政府机构和有关的服务设施。城市的中心地区也许应该呈圆形(至少说从运动的实物时空函数角度讲应该是这样),工业设施分布在城市的郊外。城市的规模应该是恒定的,新增人口应该通过新建这样的城市来解决。城市与城市之间从功能上讲互相依赖,通过高速(磁悬浮技术?)运输干线来连接。每个城市的生活设施齐全,可以满足家庭生活的所有需要,不需改善也可以在许多世纪中发挥作用。”

-引述《你想真正掌握经济学吗?》杂志(1984)


创造未来:科学领航者的使命


1. 普罗米修斯之火:核裂变和核聚

美国需要更多的电力!单是发展全国高速铁路系统,就需要在全国增加为数庞大的电力,预计需要50万千瓦电力启动这种先进运输系统(初步估算要增加约5%的电力生产)。再加上一个恢复和扩大生产基地的能量,并提供开发新的水力资源(以及更换已达寿命末期的旧电厂)的电力。总之,这一切同时需要大规模建设核裂变电力,与发展融合电力的应急计划。

所需工厂的确切数目取决于每个工厂的设计和容量,总数应该是在几百个之内。

以增加的电力启动国家高速铁路网,会减少我们人员和货物运输所需电力对石油的依赖。这是经济增长的自然过程,就和能量通量密度增加时所测量的结果一般。

能量通量密度

经济增长和人类进步,一直都与能量通量密度全面增加的过程有关(以人均和国家经济领域每平方公里的总功率计算)。更精确的测量包括聚焦于,定性相移与过渡到物理化学的新领域──典型的从化学的电力形式转变为核形式。

美国的历史很清楚的显示了这一现实。从美国立国到1970年代初期,全国人均电力全面增长,由转换较大的能量密度(每单位重量的燃料有更多的能量)燃料来源支撑,并通过高能量-通量密度(经由相关的生产过程使每单位面积有更多的能量流)的过程释放出新的需求。随着1970年代英国马尔萨斯零增长政策的窜起,这种增长停止了,一般美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不但停滞也开始下降。如果自然增长的过程持续结合核电的全面发展──如肯尼迪总统官方曾经预测的──我们今天就会有更富足的电力与丰盛的经济,很容易就能够支撑目前基础设施所需的水平。

今天的电网只须根据美国的先进高速铁路系统类型所需电力征税的事实,只是强调了过去几十年的政策失败的现实,以及发展核电以克服这种损失所需的主要驱策力。

核分裂

单一铁路车辆的铀核燃料可以提供一列运煤货运列车从加州圣地亚哥到俄勒冈州边界的所需的能量。这是反映核反应在化学反应的巨大质的进步。

虽然裂变电力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最安全的电力来源(不同于流行的观点,核电造成的死亡人数远比其他能源少得多),对核裂变发电系统的一系列新设计已经足以进一步提高核电。小型模块化反应器的设计可以提供快速大量生产的好处。全新第四代系统提供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增殖反应堆可以确保充分利用整个燃料循环,现在认为是核”废料者”也成为额外的燃料。(除了当前的铀燃料循环)也有可能开发钍燃料循环。所有这一切都只是等待实现和开发。

核熔解

同时,充分开发核裂变的能力后,发展核聚变发电的应急计划将确保下一次能量通量密度的飞跃。由于巨大的资金不足(与融合预算一致的幅度都低于所需的水平),美国核聚变发电的发展长期以来都一直被推迟。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一个正常运作的示范聚变电厂可能只是落后10到15年。

即使是最小的支持,进度缓慢却稳定,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在欧盟、印度、日本、中国、俄罗斯、韩国和美国之间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法国兴建。ITER不是设计来发电,一旦它在2020年代后期上线时,预计将产生比投入能量十多倍的能量。

此外,中国和韩国有有很强的意愿,也雄心勃勃的想要完成国内核融合计划。他们追求各种类型的设计,并开始兴建聚变发电示范系统,电网完全有能力输电。另外,全美国有一些人私下努力专注于开发产生受控核聚变反应(这项设计是美国政府在1970年代放弃的计画)的新方法。

核平台

虽然对不同的系统(核裂变和核聚变)有许多详细的资料可以谈,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他们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面相:藉由核领域提供的能力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全新水平的物理化学(包括低能量核反应的先驱领域)。这不仅是提供有效的无限动力(当然这本身非常重要),而且还开启了加工原料的新方法,创造新的资源基地,以新方法制造、创造新材料。藉由控制原子核,人类与星空的动力有可能达到全新的水平。

依能源的来源分析美国1780年至2010年人均最大可用功率总和。两项预测表明,美国的进程有能力也应该持续的健康成长。曲线A是1962年肯尼迪政府以即将扮演重要角色的核裂变动力为主的预测。曲线B是一旦发展核聚变,肯尼迪追求的愿景实现时的可能演变(1970年实现的可行性)。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2011年度能源报告;原子能委员会,民用核能:1962年提交总统的调查报告


2. 管理全球水循環

加州面临水危机时,其他地区也为时不远了。美国西北部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近几年备受旱灾之苦。整个西南地区,从加州到德州,犹他州到亚利桑那州,一直与水资源短缺奋战。奥加拉拉蓄水层是高平原各州的主要供水资源,目前每年逐渐流失。

但是,(相对于人类使用的任何可能水平)水并不是这个星球上的有限资源。只要我们尽可能更有效率的利用现有的淡水循环,依照需要建立全新的淡水循环,则这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内。

从银河的观点看掌控天气

先从21世纪的水循环理解起。虽然我们的恒星、太阳和整个动力的周期是抽取海水蒸发后的淡水到大气中,这就是我们的银河系透过高能量银河宇宙辐射的影响,关闭水循环的大气成分。

过去二十年新科学的研究表明,高能量银河宇宙辐射的电离作用,对于触发大气中凝结的水气蒸发,造成各式各样的云和降雨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一方面,这与理解地球气候已经改变回应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的运行有关。另一方面,这是人类可以管理大气的电离条件,来控制水蒸汽、天气和降水的线索。

我们可以控制雨吗?

这已经完成了!2015年全球策略信息特别报导有更详细的讨论,新丝绸之路成为世界大陆桥,以地面为基础的大气电离系统的试点计画已经使墨西哥、以色列、澳大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地方的降水量增加。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修改和扩大,使人类革命性的控制加州和其他地方所需的水循环,解决永久性干旱。

海水淡化

一种能源更密集,但是发展更好的选择是大规模海水淡化。现在全球包括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许多地方已经使用这项技术。核电经济的高能量通量密度水平,美国可以根据需要轻易地承担大规模海水淡化。

例如,我们想为加州最大的海岸城市地区(65%的加州人口)提供全部所需的生活用水,其所需电力每人不到100瓦。

地表水转调

对美国内陆地区,我们可能不得不考虑各种水流转调或河流改道的选项。也许,1960年代的北美水利电力联盟(NAWAPA)计划是其中一个认真考虑的宏伟计划,包括后来升级和扩展的选项,设计的目的是从北美大陆西北海岸(阿拉斯加、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转移10-20%丰沛且多余的淡水水量往西南方调。这项计画将大大提高整个北美水循环的效率,确保流经大陆的河水回到海洋之前每次的水循环都能完成更多的工作。(美国加州、密苏里河流域,以及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的调水计画,各州可以自行完成,或者更棒的是与美洲大陆的计画结合。

凡走过必改善

电离控制的降雨、海水淡化,以及地表水转调,合在一起,提供人类改善和扩大水循环的能力,这是过去从未见过的方法。不仅解决现有的水资源短缺,还会有新的增长和发展。人们终于可以开垦包括美国西南方在内的美国大沙漠,而且未来可以把整个地区整建的更绿意盎然、更繁荣。


3. 空間:外星的迫切性

艺术家绘制中国玉兔太空漫游车探索月球表面。玉兔是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登陆月球任务的一部分,也是四十年来第一部探索月球的太空漫游车,使中国成为太空探险的领导者。来源:中国国家航天局

人类向空间拓展是势在必行。

非常直接的,地球上的先进人类文明的存续将取决于人类防御太空威胁的能力。太阳系内充满了数百万的近地小行星,我们找到的不到1%。我们最好的侦测能力尚无力测出长周期彗星进入地球附近的地区。太阳定期像炸药一样散发的高能辐射,其中的一股气流就可以摧毁我们大部分的电气和卫星基础设施。太阳经过长期大规模的波动,改变了地球的气候。我们必须以更大规模、更长的时间了解我们的太阳系运行、穿越银何时会如何影响地球上的进程。

这些现实迫使人类意识到他必须提升到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水平。

从更根本的层面看,这是人类创意天性所必需的(作为)。除了防御这种更实际的考虑,人类存在于宇宙的特点是不断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未能继续追求、发展新的创作水平是否定人类的本质,进而造成文化和道德堕落。人类必须以更基本、更深的层次,藉由重建自己与宇宙的关系,重新定义他存在的本质。如今,这个作法会带领我们到太阳系,甚至到银河。

其中可能牵涉到人类旅行到太阳系的其他地方,但是原则其实比我们是否让人实际到访更基本。持续发展遥控卫星和机器人将会改善和关键面的扩充人类在整个空间的活跃身影。不过,也只是影子罢了。开普勒以万有引力原理证明他的发现,这些人类心灵创造性的发现就是人类在宇宙进步的物质。

对准月亮

中国和俄罗斯政府,以及美国许多顶尖的思想家了解到,人类在月球的发展是人类在太阳系中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中包括利用月球上很丰富,但是地球几乎不存在的超级聚变燃料氦3用于月球或太空,某些情况下,甚至用于地球。月球还提供了独特的科研机会,包括开发无法在地球或地球轨道设立的新型无线电观测站的能力。

月球对于人类接下来扩大在太阳系的发展十分重要。2015年10月,一家俄罗斯顶尖航天公司,Energia航天公司,董事长Vladimir Solntsev接受全球策略信息访问时说道:

“我们不希望只是飞到月球,登陆后插上一根棍子,就飞回来……我们会尽量安排在月球表面有比较实际的操作。我们应该尽量运用我们的自然卫星。如果目标、任务和观点不谋而合,我们愿意与任何国家合作。”

中国正以最迅速方式实现这些目标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自2007年起已经展开规划详实,逐渐增强挑战的计划,利用机器人进行探月工程,包括人造卫星和2013年嫦娥3号软着陆任务著名的玉兔月球车。中国的下一步是在2017年从月球携回土壤的任务。2020年中国计划”第一”次到月球探测,登陆船到月球的另一侧。

这些月球探测计划的原创发想,伴随着中国开发载人航天能力,一组运载火箭和其他的支持基础设施,已经为中国开发月球的领先地位铺设了坚实基础。也许最有趣的是,中国科学家已经很有远见的提出,以月球上的氦3作为燃料,可以在中国未来的核融合工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核融合发电在太空旅行和月球中作为我们的第一个前哨,人类展开掌控和开发太阳系内部,展望我们在银河系中的变化。


附錄: 拯救美國的四個新法!

1984年,海嘉 – 拉鲁旭以德国自由诗人席勒之名成立席勒学会。席勒强调古典艺术在个人的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性,因此古典艺术在治国之道和促进人类进步急需的人性基本要素至关重要。

威尔第音调:A =432赫兹

席勒学会的音乐演出十分与众不同,他们将标准调到威尔第音调:A =432赫兹,不同于现在一般使用的相当高的A =440赫兹,甚至更高的音调。科学上已经确认A =432Hz的音调非常适合人类的声域和共鸣,并获许多世界上最突出的顶尖歌唱家的肯定,包括皮埃罗•卡普契尔里(Piero Cappuccilli)、卡罗贝尔贡齐(Carlo Bergonzi)、雷纳塔¨提芭蒂 (Renata Tebaldi)、蒙特塞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迪特里希¨菲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普拉西多¨多明戈(Plcido Domingo)和卢奇亚诺¨帕华洛帝(Luciano Pavarotti),还有伟大的小提琴家诺尔伯¨布莱甯(Norbert Brainin)。作曲家威尔第主张A =432Hz应该立法作为义大利的标准音律。今天必须要以这个标准音律回归古典音乐的演奏和作曲,以及回归ㄧ般人普遍发声和音乐训练的适当技巧。


拯救美国的四个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