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禧年:我们对抗「恶债」的战争

打印这篇文章 打印这篇文章

2024 年 12 月 31 日 (EIRNS)—席勒學會發表以下聲明,呼籲在 2025 年迎向真正的禧年。

2024 年聖誕夜,教宗方濟各正式發啟 2025 年禧年,呼籲來年成為「希望禧年」。傳統上,在各種宗教中,禧年大都與奴隸被解放和債務被免除的日子聯繫在一起。

教宗在此時提出了確切的問題,不僅要求天主教徒採取行動,還要求{所有}善男信女採取行動。

進入 2025 年之際,世界正被不斷蔓延的戰爭所困擾,這些戰爭有可能升級為超級大國之間的核武對抗,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倖存于核戰。我們也目睹了加薩走廊的種族滅絕,這不僅殺死了數十萬無辜的巴勒斯坦人,而且還毀滅了人性,因為我們看到無法阻止政府而採取消極態度放任其作為,變成了反人道罪的共謀。這與我們曾經在大屠殺後發誓「再也不會發生」,成為強烈對比。

我們也正站在整個跨大西洋金融體系致命墜落的深淵邊緣,其債務和衍生品的投機泡沫超過 2000 億美元,這些都是非法和{可惡的}。這正是西方長期以來致力維護這已破產的體系,無意義的苟延殘踹,驅使人類走向核戰並加劇種族滅絕。

這個金融體系必須在 2025 年禧年被打破重組,並註銷 2,000 億美元投機泡沫中所有非法和可惡的部分。正如 2008 年在厄瓜多爾發生的案例,無論在道德或法律上,均具有國際法的效力。

在天主教會裡,普通禧年每 25 年舉行一次。最後一項是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 2000 年宣佈的。在其廣泛的正義呼聲下,包括厄瓜多爾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民間力量開始質疑強加給發展中國家債務的正當性。 2007年7月,厄瓜多爾政府成立了公共信用全面審計委員會(CAIC),經過18個月的詳盡研究後發現,厄瓜多爾的商務外債從1976年至2006年間成了非法掠奪機器。厄國在三十年期間向債權人償還了71 億美元的利息和本金,然而其外債從1976 年的1,600 萬美元增加到2006 年的42 億美元。這被稱為「銀行家數學」:16 美元 – 7,100 美元 = 4,200 美元。

在2008年,根據這項研究,厄瓜多爾政府宣佈單方面暫停償債,並對債券持有人實施70-80%的「折扣」。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大喊不堪,但道德上和合法性都站在厄瓜多爾這邊。

「可惡債務」是一個法律術語,起源於1927 年俄裔美國法學家亞歷山大·納洪·薩克(Alexander Nahun Sack),他的研究結果基於兩個案例研究:19 世紀中葉入侵和佔領墨西哥時強加給墨西哥的債務。 20世紀初古巴的例子是,古巴擺脫了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債務的束縛而獲得了獨立。薩克在他的《Les Effets des Transformations des États sur leurs dettes publiques et autres terms financières:traité juridique et financier, Recueil Sirey》,於1927年中寫道:

「這些惡債之所以不能留給國家,是因為這些債務不滿足決定國家債務合法性的條件之一,即:國家債務必須有合同協定,資金則根據國家需要和利益來支付。債權人需知,要是惡債的簽訂和使用目的與國家利益背道而馳,該國不用履行償債義務。」

聯合國貿發會議等國際機構隨後發表研究成果承認薩克論點的有效性,例如密西根大學法學院法學教授羅伯特·豪斯(Robert Howse) 於2007 年7 月發表的論文《國際公法中不良債務的概念》。

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和政治家林登·拉魯什(Lyndon LaRouche)將同樣的概念——債務成為公共福利的有利條件——追溯到美國經濟體系的創始人。拉魯什在 2011 年 1 月的一次演講中宣稱:

「對未來的誠實債務只能透過在未來誠實地創造同等值的物質財富來償還,其中包括發展每個公民、每個兒童和每個青少年的創造力。

信用體系產生的債務由未來生產的豐富性來償還;麻薩諸塞殖民地的溫思羅普和馬瑟已經明白了這一點。這些債務要求政府將其累積限制在其促進生產承諾的有效部分。從法律上講,它們只能在實質財富增加和國家實質生產力成長的基礎上發生。任何因金融投機而產生的債務在政府眼中都不具有合法性。

這就是如何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漢密爾頓的偉大原則,它隱含在我們憲法序言的意圖中。

如果債務的設計是好的,那麼債務就是好的,就像信用體系建立在增加人均和國家領土每平方公里淨財富創造的承諾之上。」

正是這種方法概念——成就了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包括其債務延期償付條款——現在必須在2025 年禧年在全球內全面實施,以一勞永逸地消除世界高利貸的瘟疫以及隨之而來的威脅。這將為新范式奠定于新的國際安全和發展架構的基礎,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崇高事業提供良好的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