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魯旭: 維納斯基的策略

打印这篇文章 打印这篇文章
林登-拉魯旭

2001年四月二十六日

過去我曾經一再強調﹐想要對全球金融系統加速崩盤的現象提出全球性概念性的解決方案﹐目前只有三種全國性的案例符合這個需求。我要再次強調﹐目前只剩下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君主政體。面對奧林匹亞式悲劇性的美國布希政府﹐唯有和俄羅斯及西歐在內的歐亞大陸某些國家合作才能培植解決眼前緊急狀況的原創力。

基於多種原因﹐我將在此強調生物地球化學家維納斯基(Vladimir Ivanovich Vernadsky, 1863-1945)所扮演的統合角色﹐他的理論過去曾經成功統合俄羅斯和烏克蘭科學界﹐現在也將統合整個歐洲的發展。歐亞大陸的發展計畫將可做為美國和非洲全球經濟發展遠景的中心特色。的確﹐以目前全球的狀況而言﹐歐亞大陸的發展對於非洲及美國這些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的生存是絕對必要的。

我們先看「地緣政治」的觀點所衍生的問題﹐再看維納斯基的追隨者在科學和經濟方面﹐對於歐亞大陸甚至是人類全體間令人不可思議的連結。

今天﹐還在談地緣政治!

我這裡所談的策略議題不算是什麼新論點。自一八七七年起﹐英國君主政體大戰略的中心特質就是以地緣政治的論調不斷的激使德國和俄羅斯加入互相毀滅的衝突。美國南北戰爭之後﹐所有改進人類生活的原創力都指向美國與歐亞大陸的主要國家﹐以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李斯特(Friedrich List)﹑和亨利克萊(Henry C. Carey)所提的政策進行經濟合作。

回想當年美國總統林肯擊敗英國君主政體的附和者﹐南方邦聯的﹐並于一八七六年費城百年紀念展的余波之後﹐採行俄羅斯﹑俾斯麥治下的德國﹑日本及其他國家也都採用的美國經濟模式﹐已經成為美國和歐亞大陸建設洲際鐵道系統的先例。這也是我之前在各種場合一再提醒各界﹐英國君主政體結合地緣政治與海軍發展計畫﹐鼓動法﹑俄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抗德國﹐而背後支持倫敦這種作法的則是忠實信仰不忠不義南方邦聯的信徒﹐美國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威爾森(Woodrow Wilson)。

同樣的﹐正當二次戰後英國淪為次級強權之際﹐他們又再度玩弄傳統的威尼斯手法﹐利用英國代理人及其在美國內部的影響力﹐企圖在美﹑蘇之間製造核子衝突。只有這樣英國才有機會在飛彈危機的效應中﹐讓倫敦一手造成的戰略敵對雙方在飛彈危機之後自我毀滅﹐將雙方帶向目前以英美為中心的全球優勢﹐進而把全世界推向史無前例的金融崩盤危機及新經濟黑暗時期的邊緣。

自一八六一年至二00一年之間﹐全球政策的中心議題事實上面臨下列二種選擇﹕是多數歐亞大陸人民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經濟發展合作﹔抑或是﹐早期組成帝國海權的威尼斯式金融寡頭改頭換面後的世界優勢﹐主成份子主要是美國的「笨蛋巨人」也是忠心向大英帝國輸誠的馬屁精﹐先後任布希總統統治的英美集團「新羅馬帝國」。

研讀英國偉大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著作﹐我們可以找出歷史上差堪比擬的時期。歐洲歷史與今日吾人面臨最險惡的時期類似的情境是一一五四年~一四八五年之間亨利二世到理查三世的金雀花王朝(the Plantagenets)長期的自毀式統治。

安如王朝(House of Anjou)身為威尼斯帝國海權邦聯﹐在這段時期無所不用其極的一再摧毀歐洲。安如王朝在阿爾卑斯山南邊極力摧毀巴奔堡家族 (Hohenstaufen)﹐尤其是菲特烈二世和西班牙的阿芳索?莎比奧(Alfonso Sabio)試圖建立主權獨立的民族國家時。這種作法無可避免的將十四世紀的歐洲引入新的黑暗世紀﹐同時使恐怖的「百年戰爭」及英國內部的「玫瑰戰爭」一直持續下去。

威尼斯安如王朝的結盟和一五一一年~一六四八年以哈布斯堡家族為中心發動摧毀歐洲的宗教戰爭差堪比擬﹐當代歷史學家將這段時期稱之為歐洲的「小而新的黑暗時代」。

不想被認為心理有病﹑無知﹑或愚蠢的人都會承認主要的問題就是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都面臨了史無前例的立即性危險﹐尤其是金雀花王朝治下不同時代的歐洲各個地區﹐以及當時的英國。在以色列總理夏隆(Ariel Sharon)﹑及布裡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屬下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所「文明的衝突」一書提出「民主計畫」的推波助瀾之下﹐目前全世界正一步步走向一五一一年~一六四八年歐洲經歷的宗教戰爭邊緣。

我們很難看出布希政權當前政策的執行人有讓美國可以繼續生存下去的理由。除非一筆勾消類似的政策﹐回歸當年小羅斯福總統的經濟復興政策﹐否則美國將很快走向經濟自毀的境地。不過﹐就現狀看來﹐英美裔人全面當紅適于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一年布希--佘契爾政策正蓄勢待發﹐這表示全球無可避免的崩盤一步步走進新黑暗時代的情形和歐洲十四世紀中期不相上下或者更糟。

可用的選項

只要美國布希政府繼續目前瘋狂的政策﹐光只是英國一小撮人﹐加上俄羅斯總統普亭與歐亞大陸一些國家的合作﹐如果繼續執行布希的政策就能為全世界可能造成的恐怖結果增加一些潛在的變數。

就英國本身而言﹐他們本身的政策﹐縱使不是最好﹐某些方面來說也和美國當局目前的瘋狂政策多所牽扯。更糟的是﹐還有美國國會為布希政府類似的需求火上加油。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扮演的關鍵性角色﹐與中﹑西歐大陸諸國緊緊的連繫﹐進而牽動中亞﹑南亞﹑東南亞﹑和東亞諸國的利益。

我們且簡單而正確的切入正題﹐如果沒有相對健全的德國經濟﹐那麼中﹑西歐諸國就無法繼續生存。同樣的﹐如果不從根本更新他們之前所扮演的科技先行者角色﹐德國經濟也不免崩盤。如果沒有主權國家治下的新制信用制度﹐歐陸和歐亞大陸的問題都難以控制。這個制度是為了建設大規模基礎設施及相關科技﹐增加歐亞大陸實質勞動生產力而提昇的長期信用。

全面復興德國和歐陸經濟的方法是羅登伯奇博士(Dr. Lautenbach)採行德國李斯特學會在一九三一年年會中的提案﹐如果當年實施這項提案﹐不僅可以有效的防堵希特勒掌權﹐進而可以避免二次大戰的發生。基本上﹐這項提議和美國小羅斯福總統成功案例的精神十分相似。同樣的內涵也適用于今日﹐尤其是歐美的經濟與金融情勢已經比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一年的時候還要惡劣。至少﹐目前為止我們可以先揚棄布希政府或前美國副總統所默認的各項政策。

基本架構必須將這些歐陸國家從遲早會造成災禍的固定匯率制﹑資本控制﹑外匯控制﹑通貨控制﹑和保護貿易論者與合作國家制訂的價格﹑貿易合約中釋放出來。當然﹐這表示應放棄目前流行又具有破壞性的「自由貿易」﹑「解除管制」﹑和「全球化」的論調﹐回到保護貿易論者或主權國家所謂的 「漢彌爾頓」模型。這也表示應根據小羅斯福政府破產重組「第十一章」的觀念大規模重組那些不可能支付的全球性金融債務﹐這項重組必須。

似乎是發自本能的勇氣﹐德國和其他歐陸國家正往這個方向走﹐如果他們不想走向「極端」﹐事實上這正是歐洲想要使經濟成功復甦所實際需要的。情勢使然﹐如果歐洲要生存就必須一路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然而﹐只要法國在某些場合假裝發揮真正的主權﹐結合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和1962年的飛彈危機﹐西歐和中歐國家就不會有目前的本能制訂與目前英語系國家相反﹐而且是屬於真正主權國家的政策。他們自我設限﹐懷疑這種想法是不是為其英美巨頭所允許。他們心裡想的可能是對的﹐可是卻把拳頭藏在口袋裡。

現在談談俄羅斯。除非經由俄羅斯總統普亭所願意扮演的樞紐角色和西歐長期合作﹐事實上西歐無法以目前的狀況獨力生存。實際的情形卻又是俄羅斯就其國族文化的內涵而言﹐有能力就全球的觀點為西歐諸國找出解決方案。如果不如結果預期的令人鼓舞﹐他們就缺少這方面重要的主權利益。

相對於中﹑西歐﹐俄羅斯也是東亞﹑中亞﹑和南亞最重要的合作對象。經由俄羅斯﹑中國和印度擬定的三角合作關係將為亞洲多數國家帶來基礎扎實且長期的合作﹐若非如此﹐類似的合作幾乎難以得到重要的成果。 以目前澎湃洶湧的經濟策略來看﹐英美金融家的力量將逐漸退出舞台﹐新的選擇可以拿到桌面上談﹐甚至於達到更令人滿意的結果。

歐亞大陸(當然包含日本)長期合作的可能性[1]因此為全球經濟賴以復甦的可能性提供關鍵性的基石。無此﹐則非洲已經被摧殘的無以附加﹐而最近一些國家的情況﹐加上魁北克也同樣毫無希望.

早些時候﹐我曾經在某些出版品強調開發包括冰原帶的北亞和中亞基本經濟基礎建設﹐有助于長期全球經濟開發。我也曾經一再強調﹐我們必須從偉大的生物地球化學家維納斯基的眼光來看應從何處手基本經濟基礎建設。

如同我當時強調的﹐我們必須承認所謂的基本經濟基礎建設是未經人類介入超越生物圈的容量藉由其本身的自我發展與防衛改善生物圈。我們必須看看人類改進的生物圈是人類認知而維納斯基稱之為「自然產物」在生物圈品質改進上的產出﹐進而將將生物圈發展為更高級形式的精神圈品質。

我們絕不要認為基本經濟基礎建設是對生物圈的破壞性侵入﹐而應該視之為是改善生物圈品質的必要行動﹐同時也改善生物圈的形式將其提昇至較高級的精神圈整合的部份。的確﹐這個法則不僅僅是經由基本經濟基礎建設保護生物圈在緊急狀況時的發展﹐而且也表示我們必須藉由發展基礎建設自行決定改變生物圈。

雖然目前有限制新絲路基礎建設發展之議的趨勢﹐例如光是運輸的聯結本身就無法符合歐亞大陸經濟發展中一般性和支援性的需求。其實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條新絲路而已﹐而且是一個結合運輸網路﹑電力生產和配送﹑大型水資源管理﹑和相關的改變﹐這些都與開發100公里寬的道路有關。

這麼一來﹐不僅沿歐亞大陸運輸路線的經濟因之成長運﹐送貨物沿線的成本也將大幅降低﹐甚至遠低于海運。按照這個方法﹐人口稀少的北亞和中亞將會更繁榮﹐人口更增多﹐甚至於沙漠地區都可能出現經濟開發區。如此一來﹐這些和其他地區連結的亞洲地區將成為人口稠密的地區﹐一躍而為未來全球經濟成長最快﹑最富有的地區。

當這些機會連同當地的自然資源都聚在一塊兒時﹐以歐亞大陸共同合作開發基礎建設的需求就會產生。再以這種觀點為樞紐﹐整個歐亞大陸就成為一個大商機﹐而經濟列車就要進一步開發非洲﹐以及復甦後的美國各州共同參與。

這個性質特殊的挑戰﹐以整體歐亞大陸基本經濟基礎建設的合作利用維納斯基的理論為中心作為科學上的參考依據。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生物地球化學家維納斯基將地球整體視之為自然組成的方法。

他強調產出中會出現不規則卻顯而易見的變化﹐這種生物在非生物中產生的實質變化是非生物無法產生的﹐並將之定義為生物圈。

同樣的﹐他也強調人類藉由科學的創造力對生物圈進行干預﹐已經在其中產生非經人類干預無法出現且可見的實質進步。他將地球定義為生物轉化非生物的過程﹐而精神圈則是認知轉化生物的過程。

他強調相對的非生物不會產生生物﹐而生物進行實驗後得到的明確結果是生物對非生物運作的自然產出。同樣的﹐僅僅是人類認知的行為就改善了生物圈的結果﹐也可以實驗性的定義為人類認知的自然產出.

最值得注意卻又為各方忽略的就是﹐維納斯基本人所提的架構和其他人精神圈概念的形式對不規則變化進行的實驗發現和原則﹐代表全方位思考科學知識的必要性改革。我將依序﹑清楚的陳述我們忽略的相關事項﹐以下先就維納斯基著作中的相關性討論開發歐亞大陸。

首先﹐根據我已經指出的理由﹐開發基本經濟基礎設施的深度﹑範圍及含括的發展走廊﹐是向支配生物圈的科學及一般經濟概念挑戰﹐而生物圈又在精神圈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維納斯基革命性的生物圈觀念呈現出下列二種重要的變化深度﹐決策者思考問題時應該同時思及生物圈和基本經濟基礎設施。

其次﹐開發中亞和北亞基本經濟基礎設施的規模顯示﹐未來二十五年或更長遠的時間我們正面臨過去所謂有的智慧選擇。維納斯基早已經暗示﹐我們必須加速新運輸路線沿線的基礎及相關調查方法的科學發展。

第三﹐就目前環境言﹐維納斯基最重要的訊息是迫使我們注意已知和原先未知的物理原則特徵﹐使我們得以自非生物中區分生物。這是其中少數的暗示﹐認為全世界即將爆發無法控制且危害人類﹑動物﹑和植物生命的疾病或傳染病危機。這個挑戰除了驅使我們更深入地尋找現有方法之外的解決方式﹐還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威脅。

這三個理由已經讓我們有充份的動機﹐將維納斯基的理論置于開發歐亞工作中極高的地位。進行若干修正前﹐我們必須考慮下列因素。

首先, 也許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的象徵性都還高﹐維納斯基面臨較其前輩法國巴斯德(Louis Pasteur, 微生物學家﹐1822-1895)的科學世界需要更多的推論。其次﹐這包括培育俄國和烏克蘭發展相關科學的結果﹐目前這種情形仍然持續不綴。這是少數地區仍然培養主要科學家的地方。不論最近十年當地經濟問題產生的破壞性結果如何﹐近十年來﹐專家們在某些方面的成就還是比其他國家強多了﹐這裡的科學家們對全世界科學人才的訓練和進步有相當獨到且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基於這五個理由﹐目前對全人類有利也最值得全面強調的是不斷的對科技進行各種挑戰。這代表維納斯基可能是追求歐亞新型態合作﹐開發基本經濟基礎設施作為對未來人類永久的禮物最適當的核心發展。

我們將此稱之為「維納斯基症候群」。

和黎曼有關的二﹑三事

佛內第斯精神圈立論的本質和證明極為深奧﹐其科學思維的整體含意就如同歷史上的科學突破一般是個了不起的發現﹐他就像開卜勒((Johannes Kepler, 德國天文學及數學家)一樣﹐留給後人的問題比完整答案還多。因此﹐今天我們需要藉黎曼(Bernhard Riemann﹐德國數學家﹐1826-1866)的相關發明來了解維納斯基﹐否則無法以適當且完整的形式呈現維納斯基的理論和相關人等的著作。同樣地﹐如果我要說明的實體經濟科學的內容裡沒有精神圈的觀念﹐全國性的經濟就無法執行精神圈的理論。

由於我自己在實體經濟中的原創性發明﹐我發現黎曼的理論有助于整合那些發明。最近四十年的發展使我自己日漸信賴維納斯基的理論。

需要考慮的概念性問題具有下列主要的特徵。

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存有與生命相關的普世性物理原理﹐將生物干擾無生物所產生的部份自無生物本身所產生的部份區分開來。這項概念在實驗數學物理學中已存在很長的一段歷史。

第一個最重要的例子是柏拉圖在提麥奧斯(Timaeus)對話中出現﹐其立論前提在於五種不規則的柏拉圖立體理論。這些都是生物世界中隨處可見的理論﹐卻不見于非生物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柏修羅(Luca Pacioli,文藝復興時代修道士﹐發明複式簿記﹐為近代會計學奠基人)和達文西二人都是尼古拉斯?庫薩(日耳曼樞機主教)的追隨者。相對於庫薩其他的任務﹐他也是現代實驗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十分重視柏拉圖理論的的證明﹔柏修羅﹑達文西﹑開卜勒等庫薩的追隨者亦然。開卜勒從這些原理髮現了自然科學中包括地心引力在內的各項物理學原理。

然而﹐由於保羅?薩比(Paolo Sarpi﹐義大利學者)的經驗主義干擾﹐現代科學已經和柏拉圖﹑庫薩﹑柏修羅﹑達文西﹑吉柏特(William Gilbert, 英國物理學家)﹑開卜勒﹑海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荷蘭科學家)﹑萊布尼茲﹑高斯﹑蒙奇(Gaspard Monge﹐法國工程師兼數學家)﹑漢伯特(Alexander von Humboldt﹐德國植物地理學生態家)﹑ 黎曼的古典科學之間分道揚鑣﹐而和經驗主義和笛卡爾主義合流。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經驗主義者﹐尤其是信仰邏輯實證主義的激進經驗主義者﹐堅持生活的原則就是一種機械式的原則。這種極端主義者的看法被簡約學派歸類為象牙塔式教義的代表﹐這種人堅持生命只是分子生物學的產品而已。

因此, 只要激進的簡約學派不喜歡這些資金充裕的經驗主義學派科學霸權﹐經驗主義學派的影響力就會受到簡約學派法極大的壓抑。因此﹐維納斯基關於類似的生命原則所參照的證明﹐主要在於隨處可見的部份。我們蒐集各種實驗上有效的不規則變化事例﹐種種事實告訴我們生命與非生命的普世性物理原理都不同。但是﹐我們需要組織良好的團隊為我們進行各式各樣的分類﹐證明相關的不規則變化是以我們能夠定義相當于生命的普世性原則呈現。

維納斯基是正確的﹐他提到曾經收到一份提議﹐認為應該從黎曼有關加倍連結﹑超幾何複印的主題開始﹐先概念性地處理不同類型的不規則變化。這正是我的專業﹐實體經濟科學﹐所面臨的情形。實體經濟科學是一種認知理論必須運用各種媒體有效的闡述﹑引證﹐最重要的是內容必須與與黎曼的加倍連結有關。

世人應加速推動不規則生物地球化學效應專家的工作﹐並由具天份的青年學生和專業人士共組團隊﹐才能填補不規則研究的巨大實驗差距。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從俄國和烏克蘭網羅具類似專業背景的人參與。歐亞大陸基礎設施任務中更應適當地重新定義實體經濟科學的應用範疇﹐重建生物地球化學科學的能力更有助于重建俄國和烏克蘭已經耗盡的一般科學能力。

最後, 基礎科學最有效的形式端賴于個人高度投入式的努力。人們對科學研究領導者的印象﹐ 就是引領學生和同伴發展參與整體競爭。科學上的合作就像所有的人都聽到阿基米德有所發現時大叫「找到了﹗有了﹗﹗」一樣﹔但是﹐這也同時是十分個人的事。這就好像一個學生尋求重溫前人最初發現某項物理原理的有效行動時﹐這個學生又再重溫前人發現這項原理那一片刻的心路歷程。因此﹐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縱使當事人已過世許久﹐今日仍然有許多學生或科學工作者不斷的經由最本質的思考程序帶給個人絕對必要的衝擊。

因此﹐讓維納斯基真實﹑偉大的思考程序重現于今日專業人士和天才學生的思維中。為了帶來我們期望的效應﹐他的名字值得人們頌揚。

[1]尚不確定是分別從韓國和西伯利亞﹐或兩者中有一﹑二條鐵路線把日本島和中國大陸﹑歐亞大陸連接在一起